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國際
突破地域﹑語言﹑文化疆界,以深刻觀察力關注全球議題。
加沙自由船隊船隻遭以色列攔截,通貝里已被遣返|Whatsnew
自由船隊稱義工受嚴重心理創傷;人權組織指以色列在國際海域攔截船隻屬違法。
評論|
裂痕之上:韓國的政權審判,與新總統李在明的內外新局
李在明上任後的任何疏失都可能迅速遭到保守派攻擊,形同沒有任何蜜月期。
網絡觀察:百靈果遭大馬人炎上背後,「馬來人」的稱謂困難何來?|Whatsnew
很難在三言兩語中向兩岸三地的華人解釋清楚的複雜處境,不斷挑戰台灣和中國大陸的「華族觀」。
美右轟共黨、中左批白左,哈佛中國學生畢業演講遭左右開弓|Whatsnew
在全球化退潮與底層疏離感加劇的背景下,「地球村」「共同體」等話語已難再具動員力與說服力。
國民美食的代價:鰻魚,會不會滅絕?|端聞 Podcast
龜山島前,大大小小的鰻寮散落在綿延數公里的沙洲,是宜蘭冬季沿海荒涼壯麗又魔幻的風景。流動的人與魚,年復一年在此相遇。
評論|
書評:拜登和民主黨的失敗,是家臣造成的嗎?
這個故事關乎普遍的人性,關乎拜登的領導風格,也關乎美國的制度設計。
評論|
坎城大贏家Neon影業:連奪六年金棕櫚背後的傑作片單
美國獨立製片Neon影業坎城六連霸,是時候從頭回顧NEON的選片,那些有可能被忽略或被忘記的電影傑作。
從邊緣到核心:女權與酷兒群體如何重塑韓國抗爭現場|端聞 Podcast
她/他們把遊行變成街頭蹦迪,廣場變成講述生命故事的開放麥,在K-pop與政治口號間,試圖創造出一個更平等的廣場。
六四36年,專訪歷史學者何曉清:被逼離港後,我們還是在一起的
從研究流亡到進入流亡生活,她為與故鄉和香港分離而痛苦,但歷史讓她肯定自己並不孤單。
誰在為中國老年患者「供血」?美國低收入人群的隱秘生意
中美關稅戰揭示了中國血液製品市場脆弱的一環:中國市場上逾七成白蛋白來自進口,美國是最大來源國。
電視辯論現驚人「厭女」爭議,反女權男青年會再次左右南韓大選嗎?|Whatsnew
上次南韓大選時,性別平等和女權主義是年輕選民關注的焦點議題,這次候選人是否在極力避免這個話題?
導演張明貴專訪:《越與南》承載的家國記憶與身分政治
《越與南》探討愛情、親密關係與戰爭創傷的遺緒,它跨越了同志情慾、記憶、身分認同、歷史、戰爭、地緣政治等多個議題。
1
2
3
...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