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香港
以独立在地报导,从宏观议题到具体生活,记述香港本土社会变迁。
戏痴·苏玉华:演戏不是只看一滴泪
“创作应是自由的,我们应该什么都可以做,可以讲,可以拍的。演戏就是,你永远不会知道效果怎样,但仍然奋不顾身去挑战和试。”
从创伤到承传,移加港人与加拿大原住民的生命对照
这些被连根拔起、剥光个人价值的原住民孩子,曾经像粉末一样被丢进所谓的“文明社会生活圈”。像所有剥开旧伤疤来书写的人那样,她躲起来用文字与回忆交战。
5月香港法庭:海外港人家属涉犯“23条”首例、“47人案”岑子杰等人出狱等
MIRROR演唱会屏幕坠落案三被告串谋欺诈不成立;女子以虚假哥大毕业证书获港大取录被判监禁240日
专访曾奕文Edmond Tsang:创作者、学术研究人与教育者谈科技与广东歌
曾奕文集多种身份于一身,以独到视角解构香港流行音乐的“科技与创意”变革,并分享对行业发展、AI应用及新一代音乐人的见解。
海运戏院熄灯后留下的香港电影院:为何无可被取代?
但所谓的无可被取代,说的是实际一点的硬件配套?还是虚一点的,去戏院看戏的那份仪式感?
《论尽》记者被警带走后,六个澳门新闻人谈回归后的挣扎与自由
“后来已经觉得我们不是在改变社会,我们只不过在拖慢社会的崩溃。”
香港维园第六年没有六四烛光,黑衣市民雨中持花及默坐悼念|Whatsnew
六四36年,警察在维园周遭严密布防,截查及带走市民;另一边,有曾参与六四游行的市民在家乡市集购买大陆特产。
六四36年,专访历史学者何晓清:被逼离港后,我们还是在一起的
从研究流亡到进入流亡生活,她为与故乡和香港分离而痛苦,但历史让她肯定自己并不孤单。
影像:在香港即将收地的土地上种栗米
我们过去经常去争取一些事物,但我们却很少自己去创造一些东西。
被特朗普阻拦的滞港难民:13年的等待,一朝被改写|端闻 Podcast
“我以为今天就是我整个难民故事的结尾。但现在一切又改变了。”
47人案第二批被告刑满出狱,岑子杰:期许自己记住仍受苦的人|Whatsnew
觉得自己已经自由了吗?岑苦笑回答:“我不知道。”
香港申诉公署资料下架争议,学者忧港府行政透明度降低|Whatsnew
有立法会议员承认收到“封口令”不宜再评论事件,也有建制派向传媒表示公署做法“莫名其妙”。
1
2
…
215